生与死
也许大家通常不愿想到,其实,死亡往往比衰老,更接近每一个人。
人的生命,如此脆弱。
人的身体——这一具承载着思想的容器,是如此复杂而精密。据说,愈精密的仪器愈容易损毁;看来人体亦是。
你也许并不在意它,并不注意它——直到它出了问题,哪一部分罢工了哪一部分疼痛了需要修理了,你才意识到,你的思想毕竟是困在一具臭皮囊里;这具皮囊,不只是用它来享乐罢了,它还会局限你,会影响你。要吃喝拉撒要维护修复要保持清洁……麻烦?麻烦也没办法!你的一抹精魂,离了它可怎么存在?
这一抹魂,或者说,就是你的生命,谁也不知道它藏匿在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即使解剖开来,不过是肌肉骨头血液……哪里找得到。可是,一场疾病,一个意外……就足以使生命流失。失去生命的躯体,看来与熟睡无异。失去的,叫思想抑或灵魂的东西,究竟原本藏在何处,此时有去了哪里呢?就因了它的无形,而更难以捉摸。
生命,如此脆弱。
而死亡,实在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当你接近过它,你才会明白,它是如何出乎意料的平易近人。
曾经听见有人说:“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
此话差矣。
亡命之徒,原本就抱了必死的决心,既然决定不活了——或者本来就活不成了——那干什么都是死,就不如豁出去干一场再死。那总之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既然如此,不论成败,至少勇气是有了。
一次和朋友开玩笑,假设说,如果得了绝症,治不好了——这剩下的一段时日,你怎么打算?不乏这样的答案——当了一辈子 良民,不如尝试一下做坏事。
——你瞧瞧,人的心理是这样的。既然要死了,没有更大的损失了,什么都可以做了。
可是有时候,活着反而更加难以为继。也许你可以施施然接受一刹那的痛苦,可是却难以负荷一点一滴缓慢而漫长的凌迟和日益累积的压力——骆驼往往是被最后一根稻草压死的。
比如,余杰写过:“爱像一把慢刀,一点一点地刺进人的肌肤;而死亡则是一把快刀,一下子就结束了所有的痛苦。我不害怕死亡,我却害怕爱情。我能够承受决绝的快刀,却不能够忍受延宕的慢刀。面对死亡的时候,我能够表现出我的勇敢来,而面对爱情的时候,我却暴露出我所有的软弱来。”
且不论痛苦来自何方吧。漫长的,看不到尽头的煎熬,远比死亡那一刹那的痛苦来得可怕。当痛苦、压力——甚至只是疲倦——累积到了一定程度,人便脆弱得不堪一击了。这时候,难免想到死亡。想不通生存的意义,生活的意义;不明白生活方式究竟来自谁的安排,为什么在短暂的一生中,却只有少得可怜的自由,非常有限的欢愉;为什么自来到世上便已经站在他人安排好的路……晚上睡去时往往筋疲力尽;早上在头疼与闹铃声中醒来时,觉得长睡不醒寿终正寝实在是福气……
可是呵,为什么这些人依然还活着,还在接受还在制造并且享受各种痛苦各种快乐各种烦恼?或许归根结底是人身为动物的求生本能?
你活累了?你觉得生无可恋?可是你敢去死吗?你下得了手吗?你看看自己的身体——生病了?体内产生抗体,对抗病原体;流血了?血小板立刻开动,努力凝血……且不论旁人,就是你自己的身体,也阻止你去死呢。
史铁生说在《我与地坛》中说了很多。“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你说,你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便决定活下去试试?是的,至少这是很关键的因素。为什么要活下去试试呢?好象仅仅是因为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人为什么活着?因为人想活着,说到底是这么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
来到世上,总该把路走完吧。于是乎,心灵深处便产生一种抗体,抵触死的决心,找理由让自己活下去。就算你活累了活倦了活腻了活怕了……可是你还有不能死还得活着的理由吧?还有未了的事吧?还有放心不下的人吧?诛般理由,说到底,就是你还不想死。
——因此,还是好好活着吧。尽管你不知道何时是一个尽头。尽管前方总是一片混沌难明。你于是惶惶然摸索着向前走去。痛苦?那当然不乏。可是,也有快乐和惊喜,也有旖旎的风景呢?
日记留言
还没有留言,来添加一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