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式配置

情绪回收站——清空

隐私日记的延续与改变

曾经读书的日子

作者: 静.然 日记簿: 情绪回收站——清空
    昨天伪装问我一个问题,不会回答。但让我思索。
     有多久没有读书了?读书的记忆已经远去。
     还是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不知怎么在家里翻出一本小说《小将薛刚》,认字不多的我就每天躲着父母偷偷的看,书中的薛刚也是个小孩子,聪明,正义,让我爱不释手。因为喜欢,也因为没有机会看到其它的书,那本不厚的书就被一遍一遍的摩挲,变厚。
     后来舅舅喜欢租小说看,那时他还没有成家,我去姥姥家的时候总会找到一本或者几本小说,武侠的,偷偷的看,但因为太入迷,几乎每次都会被发现,少不了被教育——小孩子看什么小说,会耽误学习的。武侠小说都是很厚的,而我可以偷着看的时间并不多,所所以总是囫囵吞枣,跳跃着,只看情节,看故事发展,匆匆看完。也许就是那时侯留下的毛病:看书速度快,喜欢有情节的小说,而不怎么喜欢散文和诗歌,没有耐心去斟酌文字,品位风格,却能够领会意境,音乐也是如此,不懂,很多时候却能体会,甚至哭泣。
     长大,看的东西越来越杂,科普书籍是很喜欢的,因为感觉神奇,历史,地理,也都看一些,但现在早已忘记。倒是金庸的小说至今喜欢,喜欢他把故事融于历史,有种真实感,喜欢他的小说里没有绝对的坏人,即使再坏,也会有人性的一面。琼瑶的也是这样的感觉,高中时把她的50多本小说都读过了,常常会哭,即使第二次,第三次读都会哭,那时还小,不懂得生活多难,没有太多的情绪,只是单纯的想找些东西,让自己感动,让自己哭,琼瑶是最好的。
     世界名著也会读,在读言情小说厌烦的时候,《巴黎圣母院》,《飘》什么的,开始学会慢慢读,但我的慢也是比许多人都快的。看过没有太深印象,就是累,一本《巴黎圣母院》读了一个多月,现在又忘光了。国内的鲁迅,巴金,也会看,还有一些其他人的。读书没有选择性,是我最大的缺点,身边有什么书就看什么,从不刻意的去找谁的书,除了三毛,喜欢她和荷西在撒哈拉的那种生活,虽然清苦,因为有爱,有热情,所以美好。还有刘庸,他的书能够教会一些做人,看待问题,及思考的方法,介于中西之间。
     也看唐诗,宋词,但连平仄都不懂,同事那天教我,也懒得记。只是他添的词我可以说出表达的是什么,哪一部分还欠缺,他也称是。读书只是凭个人喜欢,而不迷恋。读书让我满足,但对更深的东西不感兴趣。我没有长性——对任何事,什么都好奇,了解了就放弃。围棋,象棋之类也只是能看懂而不会下。什么都浮在面上,不好,可是没有办法,生性如此。庆幸的是对人并不这样,很恋旧。
     已经有5年不怎么看书了,在上了大学以后,
    学工科,对文学接触就少了,大家都不喜欢,我也就淡忘了。课程,社团,同学忙的不亦乐乎。直到后来的恋爱,满心都是他,已经再也容不下其他了,这样读书由生活的一部分而淡出了。
     昨天,让我想起好多,只是,读过的书在头脑里几乎已经不存在了。
     PS:下班=想念
Front : (2004-07-08)
Next : (2004-07-06)

日记留言

还没有留言,来添加一条吧!


留言

请先登录!如无账号,请先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