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式配置

开始很难,就不要轻易结束

作者: 上官馥 日记簿:
    砌一道墙,把方砖一块一块慢慢砌上,没有仔细想过,要设防的会是什么。墙外动荡不安。
    
    喜欢的东西太多,却终没能成为爱好。所以,生命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前后没有连贯,说停工就停工。如果可以一心一意下去,可能就会搭建成梦想的殿堂。可是,岔了,被一些意外吸引了去。
    
    政府立志要做实养老基金的个人帐户。空,长久定是不妥,令人不安,提心吊胆的。我倚在墙边,墙承担了我的份量,令我觉得分外放松。四幕也都是墙,高高地竖立。它们中有些是中空的,因为空间分配的需要,被人为地竖立起来,敲一敲就听得出来,那是种泛泛回响的声音。
    
    有许多个清晨,我路过中山公园,偶尔对几面倍感孤单的封火墙瞧上几眼。如今,遗世独立。
    
    封火墙始于明代。南方城镇的建筑多采用竹、木搭建,起火后极易蔓延, 为了防止火势自下而上顺着柱子向上爬,起初就在木质构件上涂抹灰泥,以提高防火性能,后来各户之间或每隔若干户就修建高出屋面的防火墙,或是连同屋檐在内的封火墙。梁出山墙者叫悬山,不出山墙者称硬山。悬山防雨,硬山则防风火。封火山墙两端还用砖块砌做阶梯状的突出檐挑。
    
    再走几步,又可看见一道正门,尘封多年,外墙上标的是“文澜茶阁”,以及门前改建成的停车场。墙内是什么,既无红杏树,又无李千金,我只知道与《四库全书》有关,但听说二楼曾经以此闻名的藏书库房内只留下了几只黑漆书橱,饱经百年沧桑的皇家藏书楼有掩不住的萧条。
    
    现存建筑是在1861年倒塌后,于1880年重建的。文澜阁始建于1782年,是年《四库全书》告成,先抄的四部分别藏于“内廷四阁”,即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文溯阁、热河文津阁,后乾隆帝又命续抄三部,再藏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淙阁和杭州文澜阁。如今,“南三阁”中唯有文澜阁还在。太平军攻占杭州时,所藏库书散落民间,经丁丙、丁申兄弟的努力,抢救回一部分,于1881年再度存入修复后的文澜阁。
    
    清末的叶德辉藏书甚多,他就在书中夹着一种图片,认为火神系女性,见到春宫图便害羞了,故能防火。古代建筑的防火是重中之中,藏书之处是几经考量。文澜阁的建筑仿宁波天一阁,顶层通作一间,取“天一生水”之意,底层六间,为“地六成之”。封火墙是木柱砌于砖墙之内的立贴式。这种墙不仅不能开设门窗洞口,而且还要把墙上的屋檐用砖或琉璃等非燃烧材料封严,不允许可燃构件外露。不仅两端的山墙需要这样处理,还包括后檐墙。封火墙可以阻止火势蔓延。
    
    同时,封火墙还有抗风暴的功能。因为决定屋顶安全的是屋面向上的吸力大小,这种负压对瓦片等小块材料铺就的屋面危害最大,破坏一般是从负压揭瓦开始。封火墙的存在,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向上的风力。这种既防风又防火的墙(含檐),又称为风火檐。
    
    东西一旦筑起封火墙,通常可以看到屋背的两端有一对琉璃制的高大耸起的吻兽。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文澜临西湖,粉墙黛瓦,瓦为黑色,因为黑色代表水,一明一暗的用色可谓用心良苦。
    
    而今的墙,更注重是的保护隐私。即使自家后院着火了,也最好别让人发现。
    
    今晚,像过了一个平安夜,跨过12点的门槛,就是生日了。我刚刚走过不断翻新的旧墙,地面崎岖不平,找寻一家蛋糕店,买小小的抹茶和玛奇朵。还特意问店员,玛奇朵是什么意思?她居然不知道。原来,玛奇朵是意大利文“烙印”的意思。烙印,甜蜜的烙印。
    
    祝自己生日快乐,我贴着墙的耳朵说。那面夜里的墙,是掺了泡打粉的,即刻有了空隙,有风经过,却没有声音留下。我看见外面下雨了,不过也没什么,墙是能挡风遮雨的,你在心里住着就好。
Front : (2005-12-06)
Next : (2005-11-30)

日记留言

还没有留言,来添加一条吧!


留言

请先登录!如无账号,请先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