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心情
现在外面正是弥散着晴朗的阳光,而我却困在屋子里,只能隔着窗子懒懒的享受这早春时候的午后阳光和煦的温暖。
现在我已经很平静的等待着时间到今天翻过,因为明天我将乘上火车向家乡进发。呵呵,虽然,今天也是很有意义的节日--情人节。说真的,这些舶来的节日除了几个有些宗教背景的节日之外,多少总是有些温情在其中的,比如今天的情人节,又比如五月的母亲节……与中国的节日相比,这些洋节的内涵更加的人性化,而中国的节日更多的是神性和传统,后来好不容易扩充几个新的节日,结果还只是给中国节日的注释里增加了一些有政治意义的色彩。
当然,相比起可以让一半中国人“运动着”的春节来说,这些洋节还是单薄的很。不过,这些这些已经被熟知的洋节日们也正在本土化。呵呵,这种本土化的过程不是改良而是接受,但也是有改良的,比如圣诞节被改良的成为了另一个约会的日子。
以前曾经与一个叫嚣着捍卫传统的人“讨论”过洋节的问题。呵呵,与那些过于“民粹”的人说话是很有意思的,因为我仿佛看到了很早以前的那种抱残守缺的前朝遗老遗少。在他们眼中,传统的东西总是好的,而外来的东西是在抢占传统的东西的地盘。呵呵,很有意思的见地。
当然,九月对于传统的一些也一样的是喜爱甚至是偏好的,但是却没有他们那种进于偏执的态度。所以,当九月问到他们传统的发展和文化的整合时,我几乎成了“汉奸”的同类。呵呵,想想都好笑。其实,想想,中国真正最为富强的都是民族、文化、文明整合的时代,而中国最羸弱的时代却恰恰是在死守传统的时候。
在汉代四方民族的整合,对于匈奴的重点和对于西域民族的团结,终使汉帝国成为东方的霸主。而盛唐时自不必说,那是万邦来朝的时代,那时是中国文化真正的丰富发展的由头。而那时也正是民族、文化整合的最高潮。
再说到节日上,其实,我们现在说的传统的节日里还有一些也是早些年舶来的节日。只是,他们被本土化被改良的更像自己的节日了。最为突出的也就是起源于佛教里的一些节日。
所以,每回九月说到为什么前人可以把那些舶来的节日中国化,而我们却不能时,那些“遗老遗少”们大多只是又讨论起细节上的问题。呵呵,是啊,为什么非得要在有了2月14日的情人节之后才去把七夕细化为中国的情人节呢?虽然,两个节日的起源传说都是带有悲剧色彩的,但是何必为应该过哪个节日争个是非呢?多些节日,特别是多些地有人性味的节日不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吗?温情的情怀应该是平日应有的,而不是特定的日子才迸发的。
是啊,平时要是多些节日,多些假期,又何必与几亿人民一起赶飞机、挤火车、等汽车的在春节时回家呢?呵呵,不想这些,还是准备好心情回家过节喽!
PS.
2006年春运历时四十天,中国铁路发送旅客达一点四九亿人,比2005年同期增长九百五十万人,创春运历史最高纪录。
2007年2月13号,全国公路、铁路、民航、水运运送旅客超过6300万,火车、汽车、飞机票全面紧张。春运进入第十一天,全国道路客运超过5800万人次,比12号增长51万。铁路已是一票难求,不少旅客开始转坐汽车返乡。
请先登录!如无账号,请先注册!
日记留言
爱对人每天都对。。。
2007-02-27 16:08:58之所以有这个问题,最基本的问题不是人口的过多
2007-02-17 17:44:32而是地区贫富的差异太过巨大
从而引起人口的流动,节日,呵呵,不说了
洋节也好,民俗也罢,总是老百姓自己去过。何必再像中医西医一样把古代医学与现代医学划的如此对立呢。。黄帝部落炎帝部落,中华民族的宗源,可是蚩尤部落的后人呢?这个曾经傲立于黄淮平原独立对抗两大部落的大部落人间蒸发了?融合——人华民族最强大的能力。不论是拥有鲜卑(好像是吧?)血统的李唐,还是来自草原的大元,或者曾狩猎东北的满清,最终还是融入了中华的血统。。而去查一查家具的发展史,我们用的床、椅的名前是否曾有个“胡”字。就算是所谓的“西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直讨厌中医西医的划分,用现代科技对中医进行改良的算什么?——新中医,还是中西医?不是学医的,唠叨一下算了~)洋节也好,民俗也罢,总是老百姓自己去过。喜欢的会被留下,不喜欢的会被改变。没有一成不变的节日,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民俗。。
2007-02-16 10: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