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心情
先录诗一首: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宋]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今天又到高考日!希望考生们如上战场衔枚无哗的勇士,下笔如春蚕食叶样沙沙有声。嗯,感觉着这首诗就像给今天准备的一样:梦想-参与-努力。
可能参与这个词用得不算恰当。从早到晚对于很多人来说,高考的参与成分是很大的。当然,不能否定掉,高考还是目前比较公允的一个改变命运和身份的形式和途径与方式。但是,伴随着二十年前一个叫“扩招”的词和另外一个叫“教育消费”的词,高考以及教育在公平上都又有了别的干扰项。再加上地域、户口、民族等等因素的叠加,高考以及教育的公平性其实很值得打一个很大的问号的。
说这话,其实是老生常谈了。我一直对所谓的扩招不理解。所以,一直对这个举措的目的以及结果都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在我看来,当年的扩招无非是减小就业压力和刺激消费而已。那一代的年轻人正是高峰年代,减少就业就能减缓当时的矛盾。如果有二十几年前所谓下岗记忆的人就应该明白,当时的环境是什么的。当然,这种手段有着很大的缺陷性,或说是陷阱性。因为,孩子总是要毕业的。所以,后续的一系列政策又出来了:从鼓励应征参军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再到鼓励支援基层和西部。其实目的性都很强。但是,这些手段都改变不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短板缺失。即都是本科大学生了,基础的工作谁做的问题。
以前,高考有着就业调节的功能,通过很难的高考把人做学历分级。虽然,也不不公平,但到有一定的环境里也是相对公平的。但是,放开大学教育之后,还秉持宽出原则的话,大学生的门槛和身份其实是变相降低和贬值了。所以,又只能通过更高学历教育和进修改变身份。于是又带动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教育投入。教育消费持续、学校盲目扩大、内卷加剧。但是,社会对人的需求是分层级的。统一输出的都是高学历时,那些曾经低学历岗位谁来做?花了四年时间和几倍金钱的本科生自然不愿意自降身份从事那些工作;而找不到工作又加剧了就业压力或岗位内卷。
当然,国家也可能意识到相关的问题了,所以后来也有了所谓高职高专的教育升格升级。但是,从时间和结构上看,基本上可以说是对“计划生育那一代”使劲实验的。诶!不想多说什么。因为,我的视野与观察可能没有全局性,但是从一孔窥全局,总是能见一斑的。
再回到现在的高考,河南今年考生又有一百多万。具体数据我看到两个:一个104,一个125。也不知道哪个准确。但是,不管哪个都不影响成为全国高考第一省的地位。我家乡河北才有60几万考生,如果以最高值计算,几乎是河北两倍。而河南考生的录取人数在这样的考生基数面前,几乎算不上安慰。诶!公平其实从来就没有。河北也一样有着与河南相似的问题,就是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不多的问题!因为历史原因,一些学校的资源在北京和天津沉淀,而这些学校又基本不会拿河北考生当成本地考生对待。所以……
下午,有同事在群里说,大家都关心高考或忽略子中考。而中考现在的淘汰率基本是40%了。也就是说已经有差不多一半的孩子不能再上高中了。要么转入职业教育要么就是就业么?难道又回到我所经历的那个年代?十几岁的孩子就收拾行囊南下打工?这也算是就业人员么?同样,我也不明白压缩了高中生源,那么几年后高考会有多少人?那么,这十几年来膨胀的高校谁来填充?
刚刚我特意看了看05年以及09年时的一些牢骚。常常感觉着,一些政策带动的可能不仅仅是很小的投入、影响的不仅仅是一小部分人的命运。在这个紧密结构的社会中,仅仅通过扩招-扩大教育消费,带动的经济增长的基础建设投入就难以估算。同时,影响的人与家庭更是不计其数。
写了这么多,突然不知道也不敢再写再说了。
请先登录!如无账号,请先注册!
日记留言
还没有留言,来添加一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