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记录
按照麟的热心建议,我买来了专治眼袋的马应龙痔疮膏。药店里的女售货员们纷纷瞪大眼睛刨根问底,我装模做样一本正经地为她们一一讲解。心里面暗自发笑,如果用着不好使,她们会在心里咒骂死麟的,也许还有我。
麟发奋当作家的日子开始了,我也可以安下心来做很多自己的事情,虽然没一件是正经事。
对日本文化一向不感冒的我,也开始耐着性子看《金阁寺》了。我总觉得自己像是个学生,至少是后生,在麟背后总想暗暗努力,这样在他面前才不至于低他一等。要跟上组织的脚步,不能落后。
刚刚看了《望乡》,爹妈很喜欢的电影。很不错,算是日本电影中的经典。现实的震慑力往往大于一切语言,无须解释。悲惨的军妓生活,可怜的身世,再没有什么比被自己的国家利用之后再遗弃更让一个人感到痛苦的了。她们是不折不寇的牺牲品。一个人总要被祖国和家庭认可的,她们没有,但她们依然活得充满尊严。
我开始慢慢体会日本人是怎样诠释美的,我开始习惯他们的表达方式。
无论中国人多痛恨日本人,我想说,人民遭受的苦难是一样的。战争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创伤是同等的残酷。我们应该相信民间依然友好。
只是我每次沉浸在电影中时,总不免提醒自己用笨拙的视角去另眼看待一幅幅交错的画面,再用笨拙的语言去描述,去分析它的意象。虽然是个门外汉,也总练习着这些,思忖着面试的时候该如何措辞,用什么角度挖掘电影的内涵。有些累。但好的东西之所以好,是必定要通过某种强烈的形式来展现的。我还不至于机械化。
我还看了《广岛之恋》的剧本分析。还看了《等待戈多》以及它的人物分析。为考试做准备,找感觉。
大家都是门外汉,所以我不怕自己比别人差。
还是喜欢米兰昆德拉啊,他不如钱钟书那么喜欢卖弄,也不像现实主义的作家那么深沉,我觉得他刚刚好。他喜欢写现实中平常的小人物,没有那么多反映社会内涵的意味,只是剖析人性,只是对人生反思,让人觉得既亲切又睿智。《为了告别的聚会》我才看到三分之一就再次被他感染。很喜欢这部小说的名字。
我没有想过大毛对我的感情能这么持久,我是说他变了质的感情。照理说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最多不过三个月,他虽然对我看起来没什么,但是心里面还是很好,他很在意我。有时我既讨厌他情不自禁做出的举动,有时又因为是他很好的朋友而格外理解他的行为。
日久生情的感情比一时的心血来潮更麻烦。我只能坚持着自己的立场,另一方面又对他心存感激。他了解我的好,也了解我的不好,但他包容了我的一切。他是可靠的人。
在麟闭关的这些日子里,我没有很多不安,反而越来越相信他。我既相信我们的感情已经变成很坚固的一种,我们是一辈子的好朋友,又相信他会杀光阻碍他的人,成为一个暴君,写完他的小说。我很坚定。
时常会想到他。比如……看到街上有穿稍有喇叭形的牛仔裤,就会想起他小时候他妈妈买给他女生裤子的事情;会想起谢文博的故事;也时常想起他的那句经典台词“年纪大的人不过是早出生”;想起他形容自己的吉他是韩国产的烂货;想起他说周国平是一个傻瓜;想起他说什么东西的最后要加一句“完毕”,自己也不由自主有了这样的习惯;想起他的宿舍里男生把金丝熊的笼子改装之后让它们比赛,看谁最先爬到男厕所;想起他和爸爸妈妈的合影;想起他站起身来让我看他有反映的证据(真的好猥琐,不过他向来以此为荣——一个真小人的光荣);还有他的耳环,水杯,鞋,破沙发,等等。
我看到爸在南普陀拍的照片里,一块石头上写着“心即是佛”,后悔当初麟问我以为什么是佛的时候没说出这几个石破天惊的字来。我总是想如果他再晚认识我一点,也许我会表现得厉害一点……虽说他对我的影响很大,但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没有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他的客观因素再好,我也不能重新燃起对文学和音乐的热爱。
所以,他也得谢谢我给他这么一个启发别人的机会嘛。
间或有他的爱国青年同学给我上一上思想道德教育课,那爱国小青年儿胸中的十万铁骑时不时在我心里横扫一遍,只留下残破的马蹄印。在我看来,也许有很多人比麟厉害,但只有他像我失散多年的大兄弟,他是唯一的。
好象褒奖他的话太多了,我隐隐回想起曾经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也是怀着如此的心情述说F的。很单纯的心情,我只是觉得愉快和温暖。不,我想这是不一样的,他们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我希望这些话不要叫麟看到,我真的无意细腻,他会接受不了这样子的我。而我只是记录写真实想法罢了。
Front :
梦中的金阁 (2005-11-28)
日记留言
还没有留言,来添加一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