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约跑走了
约约这样的昵称总让我想起《大碗》中葛优扮演的名字,从头到尾,我的头脑中一直有一个约塞连的形象,有时模糊有时生动,有时强烈得让我不愿去看这小说改编的电影,害怕一个陌生的影象代替了我心目中的帅哥约约。
约塞连不是什么英雄,他很坦然地承认自己害怕,并且从故事的一开始他就因为怕死而想方设法不上战场,就是这么一句话的情节竟扩展成一个无比漫长而折磨人的过程。最后他们都死了,而约塞连终于逃走了。
我想作者塑造约塞连这样的角色必定是为了站在他的立场反抗当时的社会现实,或者说是为了反映现实。可我甚至不愿意跳出故事本身去思索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不愿意离开约塞连,很多时候我觉得只停在故事本身就已经很好很好了。但我一定会谴责自己不思进取。
好吧,让我想想我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看到了什么。
米洛为了赚钱而做出的种种荒诞离奇的事情;那些上校将军们为了所谓的荣誉而不惜战士们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随军牧师善良而懦弱,恐怕他自己都无法相信上帝确实存在,又怎么能帮助得了别人;可怜的丹尼尔医生整天怕死;内特利好不容易让那个妓女爱上了自己,却丧了命;只有奥尔是个聪明的家伙,他成功地逃走了。
我相信那个世界就是一个处处充斥着第22条军规的世界,一切都由互相矛盾的悖论构成,人们在这当中永远是傻瓜,他们要做的就是被领导者们利用、控制,彷徨却不知反抗,只有约塞连那样的人才一直都不肯屈服,哪怕是让他当“英雄”都不肯,但最后他是否真正自由,也是另当别论。
反正我就是喜欢约塞连,喜欢他的正义,但又不是什么伟大的人,他有喜怒哀乐,也会用打人来发泄,虽然有时有小小的彷徨,但他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也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他只是想活命,因为他看透了第22条军规这个谎言。
我倒是喜欢黑色幽默的风格,还有乱78糟的情节,但我不喜欢冗长的篇章,还有一些哗众取宠的语言。如果在我心里给这部作品评分的话,可以打45~50分。很多时候觉得它是本不错的笑话书。
如果一个作家很想搞噱头的话,那么充其量也只能写出一到两部优秀的作品,毕竟那种东西总是有限,就像韩寒只能写出一部《三重门》一样。
但约塞连还是跑走了。小说结束。
其实我总是想着可以多读些书,再见到麟的时候至少也算有进步(至少不会掉队太多)。可自己实在不够进步,反而看了不少电影,昨天看了《Casino》,又是一部好长的影片,幸好我没睡着。罗博特狄尼罗也不是很帅嘛,我还是那么喜欢莎朗斯通,就像我还是个少年时就喜欢上她的性感一样。Martin Scorsese看上去是个不错的导演。说实话我看完这样的影片并没什么太大的感觉,只是增多了我对于异国情缘和傍大款的痴想。
可是女人和女人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新年的第一天我脱光光和一群女人一起接受各种按摩浴,用同种洗发水(我当真讨厌那个牌子),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饭,这让我感到自己像住进了监狱。我宁愿跑回自己的浴房在满是蒸汽的镜子前做各种鬼脸,也不愿意看着那些顶着各种颜色的头发的外国人在我面前扭来扭去。所有的姑娘都在忘我的洗着,自然地做出各种动作,《不朽》的第一章立刻在我的头脑中苏醒,可我并不能找到哪一个动作是轻巧优美的,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样算是优美。
我想如果有个男人在这里,看到这些女人们洗洗涮涮,一定兴奋死了。或者lesbian更适合来这种地方。
可我真的看不出她和她之间有什么不同,更想不出为什么当人们谈论爱情时都只喜欢这一个而不喜欢那一个,如此说来花心更应该说成是博爱,因为你没有理由喜欢上一个女人而不喜欢她的同类。
男男女女穿着同样的指定短衣短裤(衣服里面什么都没有)吃着同样的饭看着同样的表演听着同样的音乐,这是所谓的消遣娱乐,高档消费。我发现自己在很多人面前依旧感到窘迫,紧张得手足无措,又努力让自己无所谓,那种感觉真是不怎么好。这世上我唯一眷恋的地方就是家,仅仅因为我可以在这里一个人吃饭看书上网,而这三件事构成了我的全部生活。我真不知道追求荣华富贵到底能带来哪些好处,但愿我永远都不知道。
我庆幸如今我们的社会没有像《第22条军规》里那般不堪生活,一切还是挺美好挺美好的,在回顾2005年十大新闻时,尽管伊拉克还是让人闹心,连环爆炸让人心惊肉跳,但伊朗总统内贾德扬言“以色列必须从地图上被抹去”和布什的“窃听门”、“特工门”、“虐囚门”事件仍然是大快人心的事。
我没有那种仇恨,我最多是个丹比少校罢了,如果社会黑暗到当真非逃跑不行,我又该逃到哪里去呢,你又会逃到哪里去呢?
至少约约跑走了,我总可以跟着他跑。
Front :
再见,忧伤 (2006-01-03)
日记留言
还没有留言,来添加一条吧!